top of page

Oʼcamp 的革命實踐


吳卓恆

新聞系學生、土地正義聯盟執行委員,亦是獨立公民記者、行動者,長期關注新界東北等「散村」的守村運動及鄉郊議題。

 

每年8、9月, 總會見到一大班年輕的男男女女在街頭跑來跑去, 大玩大學迎新營(Oʼ camp / Orientation camp)的City Hunt,又或在街頭跳快閃舞。這時候,媒體往往會出現相關報道,罵此為淫game、只為搲贊助、浪費食水資源、為爭人「開片」, 甚至曾有準大學生在參與營會後自殺身亡。種種聲討, 都衝着大學Oʼ camp 而來。

我對Oʼ camp 一向也是嚴厲批判的。主流Oʼ camp 的活動總是內容空泛,比如我從不理解City Hunt 到底有什麼意義;依賴企業和財閥贊助,亦顯然過度推崇消費主義和浪費資源。Oʼ camp 的運作,無疑代表着社會主流的價值觀與潛規則思維,並且迫使新生接受。

你問Oʼ camp 的籌委,營會的意義,最想當然的回覆,就是Oʼ camp 是新生認識朋友的地方,也是讓新生和舊生建立關係的平台;而藉着參與遊戲和活動, 新生則可突破自己一直的思維,準備成為一個大學生, 迎接未來的挑戰。但突破了怎樣的思維?這樣的活動建立了怎樣的關係?到底那些挑戰道德底線、浪費資源的活動,對新生的成長有何幫助?

提出質疑就要嘗試回答。事實上我在批判的同時,自己一直也沒有提出或實踐另一種模式的Oʼ camp。不想只停留在口頭批判,於是我和「樹仁行動」的幾位同學,去年決定安排一個獨特的迎新營「明搞暗O」。

由理念到實踐

為了讓新生經歷有別於主流的生活模式,這營會的地點,安排在新界東北的古洞富琴有機農場(火龍果園)。在3日2夜的鄉村生活體驗中,新生和老鬼有機會集體利用柴火煮食,學習烹飪切菜、參加木工手作班, 親手創作屬於自己的紀念品,還有木廠導賞、有機農業體驗等。背後的構思,是希望同學可一起探索正在面臨迫遷的社區,認識在地工農產業、關心東北議題。

沒有那些在街上走來走去的城市追蹤,沒有浪費資源的水戰營火,也沒有資本家贊助和強迫賣廣告;有的是親近土地、呼吸到清新空氣的時間。在古洞,我們吃到真正由香港土壤培育出來的有機生果,感受鄉村人文風景情懷,更有機會深入討論存在意義和價值。村民熱情親切的招待,讓我們更清楚聽到被壓迫的底層聲音。

「明搞暗O」的舉行,代表我們對自主生活的嚮往, 新生們也藉此身體力行學習實踐關心社會、追求公義的精神。

實踐的摸索

可是,香港人慣有的生活模式畢竟是主流,要把理念落實到每個繁瑣細節,原來比想像中困難。我在籌辦的過程碌盡了人情卡,串連不同社區的人物和組織, 讓同學去體驗。可是大部分同學都習慣在一套既有的主流思維中,一下子難以跳出框框。

在燒烤活動中,為方便之故,同學們最後還是對大財團「妥協」,光顧超級市場去買食物;晚上我們用電的時間過長(開冷氣、電燈),亦令農場主人深感吃力。畢竟年輕人還是貪玩好動,也習慣耗費資源,而享樂主義亦一直以來是Oʼ camp 的主旋律,一時三刻之間, 要其他人將心態完全改變,似乎也不可能。

回想起來,自己在過去幾年的組織者經歷裏,所過的是跟大夥很不同的大學生活。兩種生活與思維的分野, 在營會中表露無遺。我深深感受到,在「做好件事」跟「堅持理念」之間,大學生仍須花時間拿捏中間的平衡。

理念貴乎實踐,實踐需要摸索,並且在摸索中反複修正。截稿之時,我們決定於今年再次舉辦「明搞暗O」,修正往年的不足。未知能否成功,即管再試吧。慶幸重奪自主的意識近年正在各大院校逐漸萌芽, 例如去年香港教育大學也首辦了「探索大埔」Oʼ camp。甚願這個Oʼ camp 革命能持續,直至遍地開花。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