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要拉闊討論真相的空間。
- Breakazine
- Nov 3, 2020
- 4 min read
text / ben
陳劍青,被某親中報紙稱為「操控議題」和「製造分化」的「黑手黨」。
自己被抹黑,劍青一笑置之;真相是否被抹黑,他才最在意。網名“sword” 的他,近3 年來像在拿利刃,頻頻向政府的報告「開刀」剖析,揭示政府的報告與數字背後鮮為人知的事情。
劍青沒有「操控」的權力;他只是在「切割」出更多公眾討論真相的空間。

2009 年的「反高鐵」運動,劍青是其中一員。那時,他與「公共專業聯盟」不斷搜集有關高鐵的資料,向支持政府方案的議員不斷質詢。「但他們往往答不到我們的問題!」那時,人們包圍立法會大樓,直擊整個審批撥款過程。劍青憶述,大樓外的公眾,見證着政府的答辯,理據是何等的脆弱。
自此,劍青知道認真研究,和開放討論非常重要。高鐵方案最終雖通過,但他在2010 年與朋友成立「本土研究社」,仔細檢視政府往後的報告和政策。
報告內的“Magic Words”劍青認為政府的報告常有問題,但問題究竟是什麼?劍青憶起讀書時學到的東西,「一位曾在加拿大負責城市規劃的教授提過,行內有所謂“Magic Words”這回事。」他娓娓道來,「例如從前讀時書須分析某一地質,那教授說,如不確定某些想法,是可以在報告寫上“may be”、“ possible”等字眼的;又如我們只抽取一小部分泥土作樣本,在報告會寫成“it is estimatedthat”。」劍青表示, 這類“Magic Words” 的「魔力」,在於令人讀來,把部分數據當作整體的狀況。
兩年來「本土研究社」成員鑽研政府的報告文件,他們發現“Magic Words”的魔力,更為變化萬千。
劍青在2009 年於報章撰文,表示一位工程師發現政府在高鐵其中一份文件裏,以「岩層」代替實質是「已全風化的花崗岩」。給人的印象就是,意圖減輕大角咀居民對高鐵從那裏走線的憂慮;他們也在一個「『不正償』的新界農民」研究中表示,政府把給予受興建高鐵影響的農戶的補償,稱作「特惠津貼」,意圖令農戶自覺被「恩恤」,合理化一個他們認為不公平的補償機制。
親臨現場被真相震撼
「政府的官員,往往不怎樣做實地考察。」劍青表示,這是政府報告的另一問題。他笑說,官員以為「滅村」是在辦公室按一個“ Delete”鍵;綠化,是“Copy and Paste"—種一式一樣的樹木,以為就成了事。
今次訪問劍青, 見他頭架太陽眼鏡, 身穿T 恤、及膝短褲、拖鞋, 一身方便四出考察的裝扮;膚色,比之前見他時黑黝多了;訪問後幾日,更知他
全身發癢,他懷疑是被田間的紅火蟻咬傷。
這些就是劍青3年來實地考察的印證;他認為要指出別人有問題,自己得先親臨事件現場,被真相搖撼。
怎樣被搖撼?「首先,是發現了規劃圖上不存在的東西!」粉嶺北被政府劃作綠化地帶(Green Belt),但劍青涉足那裏,竟發現有不應存在的豪宅和貨櫃場;更叫他震撼的是,「看着一排排圍着農田的貨櫃,我就醒覺那是發展商一種收地策略!」原來,貨櫃擋風遮光,令農作物失收,農民自會無奈被逼遷走。當置身現場,事件間這種微妙關係,會馬上呈現眼前。
更重要的是,親臨現場才聽到農民的訴苦,還有許多「小道」消息。「這個很重要,會為我們開展一個調查方向。」他探聽到村民談論,一些內地人早已購入沙頭角某些村落或物業。於是依據線索,四處追查,調查一批大陸資金究竟如何在那一帶區域分佈。
刺破政府政策宣傳手段
近日的「新界東北發展計劃」(下稱計劃),劍青與部分人憂慮和反對的,正是「深港融合」。領悟了政府報告內的伎倆,自己親臨過現場,再看政府
宣傳這計劃的方法後,劍青雙眼,已比一般人看得通透,「政府喜歡用轉移視線這招數—你反對A,她就另說B,然後一直重複和強調B,完全當A 不曾存在過一樣。」
翻查政府的「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摘要」,她在前言是明確地表示:「港深兩地經濟發展日趨緊密,新界東北發展區具有優越地理位置,能為促進深港兩地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機會」,接着才提及「紓緩人口增長所帶來的房屋及就業需求。」但政府卻對此閉口不言,只不斷重複和強調,這是香港人的新市填計劃。
讀地理的劍青,辨別地圖的運用,比字眼更為銳利,「政府在早前的廣告,把古洞北、粉嶺北與坪輋/打鼓嶺繪畫成3 個分割區域—不以地圖來顯示其地理位置,是一種泯滅人們對它們位置感的企圖,意在消除『深港融合』的忖測。」
推進事情製造轉機
有人覺得,劍青所說的,又有多少屬實?他是在挖空心思,總要與政府對着幹嗎?
「我們在做的,不過是提供事實的另一面,好拉闊公眾可討論和理解的空間。」對他來說,說法不同,沒有問題,「其實,沒有人會掌握整個真相的。」關鍵是各說法通情達理,有堅實基礎,好讓討論發生。這樣,「一件事才有推進和改變的可能。」
「本土研究社」在幾個月前舉辦了一個「不是土地供應」的公開研討會,就是要陳列數據,引發大眾再思香港「地少人多」的說法。他們亦已公開一連串倡議的研究計劃;而在2010 年年頭起,劍青發起「新界東北關注組」,又搞導賞團,每星期日不斷帶人親臨現場,感受真相,好讓更多人有堅實基礎,拉闊公眾的討論空間。
他說, 政府在計劃中原先的公屋和私樓比例是「四六」,實質是「二八」;在他們發動一連串運動後,引發了社會討論,令政府考慮改為接近「五五」。「但我們預計只有『三七』。」無論如何,事情出現了變化。諮詢經已完結,政府表示會修正計劃;但距離計劃真正落實,尚有一段時間。劍青與朋友正計劃下一步應如何走。
陳劍青動搖了別人的利益,自然惹人討厭。這大概就是他被抹黑成「黑手黨」的原因;但真正的「黑手」,難道不是指染黑雙手,大玩抹黑遊戲的人? 劍青剖析真相,只期望社會還能有一點轉機。

Comments